央视网消息:潮涌东方起宏图,最是奋斗能致远。这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碧波之上...
今天(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1亿人次共赴科普盛宴!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前沿科...
央视网消息:去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带回了1935.3克的珍贵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年伊始,一...
2025年1月8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
近日,位于河北石家庄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成功。这种新型储能技术一天发电4000度,可以满足40...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首次月背...
岁末年初,几条彰显“中国速度”的科技新闻接踵而至。看铁路: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
2025开年,中国航天“火力全开”。今天(2日),在北京、河北涞源两地,中国航天完成了五次发动机试车...
地震突发,过程短暂,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震方法才能尽可能将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震时就地避险,震后...
从“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到嫦娥六号带回世界首份月背样品;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收官,...
远在太空的中国空间站上,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年。跟随总台记者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
斗转星移,岁月轮转,2024年“星空舞台”的大幕徐徐落下,哪些“大戏”令人印象深刻?是一眼万年的紫金...
上天 入地 下海2024年我们迎来了中国科技的又一波高光时刻“大国重器”再次惊艳世界嫦娥六号任务实现...